2014年2月27日 星期四

《服貿》給澎湖吃,是良藥還是毒藥?

《服貿》給澎湖吃,是良藥還是毒藥?

綠黨澎湖支黨部籌備委員 冼義哲

今日澎湖以《縣府正式成立「自由經濟區」推動小組》作為頭條新聞,宣布將全面爭取成為「示範區」,規畫以「農業、醫療、物流、金融、教育」等五個面向為軸進行開放,打算吸引「國際資金」與「人才」。體面風光、冠冕堂皇,這一翻說詞勢必為地方低迷的選情帶給選民一片希望。然而我們要問,在看似追求自由、開放的背後,沒有告訴縣民的是什麼?

首先,所謂的自由經濟區是自由貿易的產物。但第一個隨之而來的問題是,澎湖有做「自由貿易」的空間嗎?我們的勞動市場並不大,又不是一個資本密集、能投資者多的環境,不只沒條件成為金融貿易樞紐,更不可能會是跨國的製造中心。這樣看來,官方擬出的五個方向,與自由貿易其實沒什麼相關,恐怕只是個大餅。

於是我們發現,實務上的重點幾乎聚焦在「租稅減免,甚至全免」上。而這說穿了就是與中南美洲的英屬群島一樣,要成為避稅之地。然而金融交易買空賣空的本質,以及開放市場內的台面下交易,最終澎湖恐怕只落得淪為洗錢天堂,成為資金的過繼站。未能獲取好處,反而賠上縣政自主權。

其次,到底這個小組是如何組成的?翻開名冊一看,是由副縣長擔任召集人,秘書長擔任副召集人,成員還包含縣府參議、議員、地方兩報社長與民意代表。那他們是誰?其實就是地方上所謂的「既得利益集團」,把持著政治權力、地方金流與媒體公器的這些人。

再者,誰要來「投資」?其實整個計畫的推手議長就坦白指出,要爭取的對象是中國。到此我們發現:原來整個「自由經濟區」就是在為了《服貿協議》鋪路!換言之,澎湖在爭取的,是成為台灣被統一的跳板。而這一群在爭取、主事的人,都是既得利益者。

政治與經濟互為目的與手段是自由貿易的本質。在不對稱的經濟條件下,增強弱勢方「經濟的依賴」。然而我們都知道,《服貿協議》對於澎湖、台灣的勞工是絕對不利的,會製造嚴重的貧富差距與失業、勞動條件下降等問題,甚至長遠地成為反民主的工具。


這些既得利益者總是慷慨激昂地大聲疾呼,說澎湖多麼欠缺發展,需要一帖經濟的良方。但當我們揭穿「自由經濟區」的真實面紗,發現骨子裡包的是《服貿協議》,這帖請鬼拿來的藥單,我們真的要吃下去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