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3日 星期四

不一樣,所以會改變



不一樣,所以會改變

柯文哲

我講話直白,衣著不修邊幅,不尚流行,待人不熱絡。天啊!這完全是傳統政治人物的負面表列,而我竟然正在競選台北市長?

我的政治訓練來自與市民的互動,而不是政黨的意識型態。有人說選舉就是要畫大餅,這和我內心的聲音並不相同。柯文哲的政策主張,不是什麼大建設或軸線翻轉,而是貼近市民生活的道路挖補、食品安全、教育與醫療資源的平等。這些想法在辯論會上慢條斯理說出來,反應似乎還不錯。我有一個感想:國民黨推出一個官三代出來選,反而讓台北市民有更強烈改變現狀的動力,因此改變是可能的。

因為我的口才不好,所以我仔細傾聽。當所有台北市民的聲音可被聽到的時候,這不就是直接民主嗎?這就是我主張「開放政府、全民參與」的源頭。民主政治不應只是讓選民四年投一次票而已,為什麼不讓選民天天可以表達意見呢?既然網路發展這麼進步,我們就應該開放資訊讓市民檢驗,透過網路投票提供決策參考,並且匡列預算給市民提案,讓台北市民的創意與活力進入市政府的運作。網路鄉民其實就是社區公民,公民主義的第一步就是透過網路實現。

過去我都專心在台大醫院工作,所以沒有競選班底。幫我助選的朋友是來自各方的義工。最近我舉辦海選徵人,讓有心從事政治工作的年輕人都有機會參與。他們對於選舉的創意和想像都很棒!如果台灣的政治依舊被權貴和派系把持,這些年輕人根本沒有表現的機會,政黨輪替只會變成權貴輪替、派閥輪替。我相信庶民主義可以打破權貴階級壟斷政治。

我在台大醫院的工作,最大的挑戰就是常常須在三十秒內決定一個人的生死。要使用葉克膜這種侵犯性的急救?還是安寧療護讓病人平靜的往生?救與不救就在一念之間。這個工作必須理性、冷靜、抗壓性高,不能有差錯,更要考慮人情世故的因素。每一個決定的結果都是一個家庭的悲歡離合。「生死決策」的經驗,對於未來我處理台北市政是有幫助的,因為尊重生命所以也對世間的一切真誠,我重視數據、公事公辦,但也不會背離親情人性。

對我而言,這不只是一場選舉而已,它更是一場改變政治、改變選舉文化的社會運動。有些市民會說:「我支持柯醫師,但是台北市的藍綠板塊,你根本贏不了」。我相信「人因有夢想而偉大」,像柯文哲這樣的政治素人,不是正在改變台灣的政治、文化嗎?這半年來的各項民調,我經常都領先連勝文,這是過去二十年在台北市未曾發生過的現象。我相信柯文哲可以改變台灣的政治,也希望台北市民相信自己可以改變台灣的歷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