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19日 星期四

台灣論壇 以「亞伯拉罕教」涵蓋猶基伊三教,促進中東和平

以「亞伯拉罕教」涵蓋猶基伊三教,促進中東和平

蔡百銓
2015/2/16

提出一種新概念時,很可能遭到嘲笑。但是新概念只要能夠言之成理,誰敢預言不可能落實?

猶太教與基督教、伊斯蘭教教徒經常打成一片,在歷史上與當代幾乎皆然。有人說上帝如果會死亡,那會是死於無法化解中東衝突。中東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如今卻成為前述三教的殺戮戰場。如何化除他們之間的仇恨從而促進世界和平?

三教同源

猶基伊三教其實都源自亞伯拉罕創立的一神教,崇奉同一個神。《古蘭經》提醒信徒三教信奉同一個神伊斯蘭信士「只能以最好的態度同有經典的人民(基督徒與猶太人)進行辯論。說我們的主和你們的主是一個我們只順從祂。」(29:46但是猶基伊三教卻把這個神取了三個不同名稱(耶和華、上帝、安拉),聽起來宛如三個不同的神,也彷彿三種完全不同的宗教信仰。

基督徒行事自稱奉上帝之名in the name of God),穆斯林自稱奉安拉之名bismi’la, in the name of Alla穆斯林說安拉至大(真主至Allahu Akbar),基督徒說上帝全能God is almighty)。其實上帝就是安拉,安拉就是上帝,也就是耶和華,指的都是相同的獨一真神。玫瑰與薔薇名稱不同,指的卻是同樣的花朵。

假如有人提醒三教信徒他們擁有共同教主亞伯拉罕,並把三教合稱為亞伯拉罕教Abrahamism),就不難喚起他們互相都是弟兄與姊妹的意識,從而降低他們之間的仇恨而有助於世界和平。

其實伊斯蘭教自始就尊奉亞伯拉罕為人類歷史上的第一個穆斯林,等於承認亞伯拉罕是其教主。「穆斯林」字意即順服上帝的人,猶太人與基督徒在名義上也都是穆斯林。

同中存異,異中求同

猶太教與基督教、伊斯蘭教三教教義之間的同質性遠高於異質性。舉例言之,基督教系統神systematic theory包含十論:啟示論、神論、人論、罪論、基督論、救恩論、聖靈論、教會論、成聖論、末世論。而猶基伊三教主要差異只在基督論,其他九論幾乎是一致的。三教同中存異,異中求同,自能避免齟齬。

在基督論方面,基督教認為耶穌就是督。「督」是希臘文,意即希伯來文的彌賽亞,也就是救世主,但是猶太教與伊斯蘭教都不承認耶穌是基督。猶太教還在等候基督來臨,而伊斯蘭教則認為耶穌只是先知而已。

伊斯蘭教與其他兩教還有一個小小差異:亞伯拉罕曾想殺死兒子來祭神。《舊約聖經》或《希伯萊聖經》說亞伯拉罕計畫殺死的是他與妻子撒萊生下的次子以撒,但是伊斯蘭教主張是他與埃及妾夏甲生下的長子以實馬利。阿拉伯人奉以實馬利為其祖先。如此看來,猶太人與阿拉伯人本是同父異母兄弟之後裔。

亞伯拉罕教,一花開三葉

猶太教與基督教、伊斯蘭教三教都是源自亞伯拉罕開創的一神教,學術界把它們合稱為亞伯拉罕宗Abrahamic religions)。其實我們也可以把三教合稱為亞伯拉罕教Abrahamism),而把三教視為它在不同時間出現的支派。那麼亞伯拉罕就是這個宗教的教主,而摩西與耶穌、穆罕默德就是三大支派的創立者。三大支派信眾認知亞伯拉罕是其共同教主,只要調整心態就不難以弟兄、姊妹互相稱呼。禪宗有一花開五葉之說,亞伯拉罕教宛如一花開三葉。

台灣民俗宗教把差異頗大的儒釋道三教合一(儒家積極入世,與佛教及道教大異其趣)。猶太教與基督教、伊斯蘭教系出同門,為何不能和平相處?台灣已有廟宇同時供奉耶穌與穆罕默德神像(例如屏東縣潮州鎮天台寶宮),一貫道更明揭儒釋道與基伊五教合一。

宛如佛教分為三大支派

如與佛教作個對照,亞伯拉罕教出現三大支派(猶太教與基督教、伊斯蘭教,就類似佛教出現三大支派(南傳佛教、漢傳或北傳佛教、藏傳佛教)。

佛教三大支派之間的差異,並不比猶基伊三教之間的差異更小。佛門都奉佛陀為共同教主,為甚麼猶基伊三教不能奉亞伯拉罕為共同教主?

佛教三大支派彼此間差異很大。南傳佛教是印度原始佛教嫡傳,認為佛陀只是一個牟尼或是覺者,意即先知先覺。但是佛陀圓寂四百年後佛教北傳,受到希臘文化影響而把佛陀神化,如今星雲大師更把佛陀稱為救世主。這可以說是佛教基督教化。而再四百年後佛教傳入西藏,當時的佛教在印度已是末期並且滲入印度教性力學派,更結合西藏固有的苯教遺產,形成別具風格的藏傳佛教。

境由心生。當猶太教與基督教、伊斯蘭教三教信徒都能深切認知崇拜相同的上帝,都能以弟兄與姊妹互相稱呼,都能反對野心政客煽動仇恨,那時候世界上最慘烈的中東衝突或許可以逐漸化除。如果基督教神學院能夠開授「認識伊斯蘭教」科目,伊斯蘭教神學院開授「認識基督教」,必能帶引兩教信徒互相了解。天主教教宗方濟各拜訪伊斯坦堡的藍色清真寺,並在裡面安靜祈禱,作了很好示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