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18日 星期四

屈原是誰?

屈原是誰?

楊上民

屈原是誰?這個問題是沒有人發問過的。我現在不但要問屈原是什麼人,並且要問屈原這個人究竟有沒有。

傳說的屈原,若真有此人,必不會生在秦、漢以前。

()「屈原」明明是一個理想的忠臣,想這種忠臣在漢以前是不會發生的,因為戰國時代不會有這種奇怪的君臣觀念。我這個見解雖然很空泛,但我想很可以成立。

()傳說的屈原是據於一種「儒教化」的楚辭解釋的。但我們知道這種「儒教化」的古書解是漢人的拿手戲,只有那笨陋的漢朝學究能幹這件笨事!

依我看來,屈原是一種複合物,是一種「箭垛式」的人物,與黃帝、周公同類,與希臘的荷馬同類。

怎麼叫做「箭垛式」的人物呢?古代有許多東西是一班無名的小百姓發明的,但後人感恩圖報,或是為便利起見,往往把許多發明都記到一兩個有名人物的功德簿上去。最古的,都是黃帝發明的。中古的,都是周公發明的。怪不得周公要一飯三吐哺,一沐三握髮了!

那一小部分南方文學,也就歸到屈原、宋玉(宋玉也是一個假名)幾個人身上去。(佛教的無數「佛說」的經也是這樣的,不過印度人是有意造假的,與這些例略有不同)。譬如諸葛亮借箭用的是草人,可以收到無數的箭,故我叫他們做「箭垛」。

我想,屈原也許是二十五篇楚辭中的一部分作者,後來漸漸被人認作這二十五篇全部的作者。但這時候,屈原還不過是一個文學的箭垛。後來漢朝的老學究,把那時代的「君臣大義」讀到楚辭裏去,就把屈原用作忠臣的後代,從此屈原就又成了一個倫理的箭垛了。

大概楚懷王入秦不返,是南方民族的一件傷心的事,故當時有「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歌謠。後來亡秦的義兵終起於南方,兩項式起兵時竟用楚懷王的招牌來號召人心。當時必有楚懷王的故事或神話流傳民間,用屈原大概也是這種故事的一部分。

在那個故事裏,楚懷王是正角,屈原大概還是配角──正袖唱花旦,靳尚唱小丑,──。但秦亡後,楚懷王的神話漸漸失其作用了,漸漸消滅了;於是那個原來做配角的屈原反變成正角了。後來這一部分的故事流傳久了,竟彷彿有其事。故劉尚說苑也載此事,而補史記的人也七拼八湊的把這個故事塞進史記去。補史記的人,很多最晚的有王莽時代的人,故司馬相如列傳,後能引楊雄的話;屈原列傳當是宣帝時人補的,那時離秦亡之時已一百五十年了,這個理想的忠臣故事久已成立了。

簡單的說,根據胡適的考證,根本沒有屈原這個人。這麼說,屈原投汨羅江自殺是後人編造的。如此則用竹葉包米投入江中喂魚蝦以免屈原挨餓都是編造的故事情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