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2日 星期五

族群需要撕裂,但不能造成傷害

族群需要撕裂,但不能造成傷害

自由台灣黨主席 蔡丁貴

昨天在公投盟基地,一位年輕26歲的香港女性首次來台的旅客路過,停下她的腳步,交換台陽花運動與雨傘運動的異同。

她問,香港與台灣都一樣處在被殖民的狀態,相對之下,為什麼香港的運動參與者大多是年輕人,台灣大多是老年人?

我答,1997之前,香港既得利益的年長者,多數選擇流亡香港之外,只能等新世代的年輕學生長大有能力才會反抗。但這個時代的學生家長與教師大多接受英國殖民時期的教育,公民意識比較高,會公開支持學生的反抗。台灣於日本殖民教育的第一批人才被中國流亡政府宰殺殆盡,第二批流亡海外無法回台,第三批的反抗由來已久,仍然持續出現在街頭。年輕人對台灣歷史不瞭解,被洗腦接受殖民體制,是比例上台灣年輕人反抗殖民體制比較少的原因。

她問,在香港雨傘運動期間也是一直有一群人強調不要撕裂族群(中國人與香港人),在台灣也有這樣的情況。對一個社會,思想的程度不同,思維一定產生撕裂,進步與落伍必然撕裂。不能撕裂,就不可能進步。

我答,社會如果自我認同同一民族,族群就不會有撕裂感。社會問題的矛盾發生源自不同階級利益的失調,是先有撕裂,才有矛盾。矛盾發生就是需要磨合,反抗運動是必然的。只要選擇非暴力抗爭的社會運動就是最好的選擇,傷害最小,成功機會最大。

我們的共同結論,台灣與香港同處在被殖民的狀態,前者被流亡的中國政府殖民,後者被當代的中國政府殖民。追求獨立自主是人民的權力,學習自己社會的真實歷史對社會體制的健康發展是有必要而迫切的。撕裂族群是落伍者要保護他們既得利益的掩飾之詞。撕裂沒有關係,沒有撕裂就沒有進步。但不能造成傷害。

她說,香港雨傘運動期間,有一間教會開門讓參與者進入教會休息,就得到參與者的讚揚。看到台灣教會在運動中的投入,很感動。特別看到濟南教會旁邊就有反抗運動的帳棚,更是期待香港也可以看到。


我送她兩本我翻譯吉恩夏普的非暴力抗爭書籍及一套美麗島起義的書作為鼓勵香港快速獨立的見面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