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30日 星期五

台灣的秋颱共伴效應不能掉以輕心

台灣的秋颱共伴效應不能掉以輕心

陳順勝 教授

中度颱風梅姬,目前正逐漸進入花蓮東南東方近海,向西北西移動。其暴風圈已籠罩臺灣地區,對臺灣各地及澎湖、金門、馬祖構成威脅。颱風中心在下午2點時已從花蓮登陸,路徑朝西北西方向移動。暴風圈持續籠罩全台,各地風雨亦持續增強中。預計這颱風勢必造成全台灣的秋颱危害!

台灣位於環太平洋颱風過往的位置,自古以來風災、豪雨、與乾旱不斷。我收藏早期外國人來台灣觀察到颱風危害的紀錄可見一斑。依據聯合國及世界銀行評估報告為天然災害高風險區域,因地球暖化與氣候變遷的緣故近年來更是災難頻傳。

立秋之後,是颱風最厲害的季節。台灣農民曆諺語說(指農曆):「六月颶,七月風颱母」,顯見此時秋颱颱風的威力相當驚人。 

「秋颱」是指有發生共伴效應的颱風,並非所有「秋天的颱風」都是秋颱。正確的秋颱是指颱風通過巴士海峽時,正好北方大陸冷高壓增強,此時颱風環流與東北季風會產生「共伴效應」。台灣北部及東部山區迎風面地區降雨會明顯增強,造成嚴重的災害。

所以秋颱的特性之一為暴風圈未到強風先到。颱風形成於呂宋島東方至關島一帶海面,受北方太平洋高氣壓影響,隨其氣流由東向西移動,移至台灣東南方時,逆時鐘旋轉氣流的西北象限,吹的是東北風,與東北季風的風向相同。兩股氣流會合可使風力增強並使強風提早出現,加上台灣海峽的都普勒峽管效應加速風力,與夏季颱風要在暴風圈內才有強風的情形不同。

除強風提早出現及外圍風力強勁外,秋颱之特性還有會引起北部、東北部、東部的豪雨。台灣秋、冬季的降雨,幾乎皆因大陸高氣壓南移時,前緣與其他性質不同空氣的接觸地帶形成一道冷鋒。冷鋒帶上因空氣被抬升而有雲雨出現。隨著高氣壓南移向東南方推進,使通過地區天氣轉變。很容易在迎風面的北部、東北部和東部地區降下豪雨,造成嚴重水災。

19598月因日本的艾倫颱風造成藤原效應作用引發「八七水災」,南部18萬人受災。為戰後影響台灣的重大災難,受災居民達三十餘萬人。

琳恩颱風是1987101614時在關島東方海面形成,受到位於颱風北方的太平洋高氣壓南緣東風氣流導引,快速向西行進,強度與範圍不斷增強。1987102326日為超級強烈颱風,最大風速高達每秒71公尺。台灣北部、東北部的很多地區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水災、山崩等劇烈災害,造成生命財產的慘重損失。

2000年的象神颱風,花蓮玉里總雨量高達964毫米。北台灣汐止、五堵也出現嚴重淹水。象神雖未登陸,但因颱風外圍環流及鋒面雙重影響,臺灣北部、東半部、恆春半島及中南部山區降下豪雨,引發土石流,並造成臺北部分地區積水嚴重,造成淹水及多人傷亡。

2009年因莫拉克颱風伴隨而來的大量雨勢造成「八八風災」在台灣南部、東部造成非常嚴重災難。莫拉克泰文原意為綠寶石,200987日於花蓮縣登陸,卻帶來台灣中南部、東部豐沛雨量並刷新歷史紀錄。災害面積達半個台灣,為台灣自1959年八七水災以來最嚴重的水患。造成淹水、山崩、土石流、交通中斷,其中又以高雄甲仙鄉小林村滅村事件最為嚴重,數百人活埋。


今年2016年第14號颱風「莫蘭蒂」Meranti,馬來西亞命名,原意為樹名。在中秋節前夕莫蘭蒂超級強颱來襲。914日根據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統計共造成151傷,77萬戶停水、99萬戶停電。另統計出路樹、市招倒塌等災情共計1981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