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30日 星期四

香港特首選舉的表徵意義對台灣的啟示

香港特首選舉的表徵意義對台灣的啟示

阿湯哥 (曾留美多年主修財經,為自由台灣黨終身義工)

上週日 (326) 香港特首選舉,果不其然沒有意外地是由中共黨中央「欽定」、「小圈子」、間接選舉產生的林鄭月娥勝出。連在尚未正式開票前當日舉世的媒體界早就「一面倒」看好將延續現任特首梁振英強硬路線,並為中國當局所「偏好」的候選人林鄭必將是勝券在握。這樣的結果或預期,早讓政治評論家們普遍感到香港的政經發展遠景將無法樂觀的發展,恐變得政治緊張與經濟困頓,並升高年輕世代與中產階級的不滿意。所以此時林鄭的當選特首恐將進一步加深香港的分裂。很不幸地馬上就看到香港當局已經準備逮捕佔領中環的異議份子。此選舉方式和台灣在1996年之前的總統選舉相似,並非由香港380萬登記選民選出,而是由1,200人組成的選委會產生,屬於「間接選舉」的型態。選委由各行業選出的代表、立法會議員、中國全國人大代表與政協委員出任,因為今年有立法會議員資格遭到取消及部分選委身分重疊,因此選委名額則僅1,194人,必須贏得601張以上過半選票者為勝選。選前港人曾經進行支持度調查,最孚眾望的並非林鄭,而是曾俊華。網路媒體「香港01」委託香港大學的民調顯示,選前最後一天(25日)支持林鄭的港人僅為29%,曾俊華高達過半數的56%,而胡國興僅為9%。嶺南大學於23日公佈的民調也顯示,52.5%受訪者支持曾俊華,林鄭僅為25.1%。面臨這種事與願違的離譜情況,香港立法會議員羅冠聰表示:「若林鄭當選,她將難以治理香港,因為她沒有民意基礎。」也指出:「北京政府全然操控,這是選拔,不是選舉。林鄭與梁振英沒什麼差別,她也須為香港失敗的政改負責」。備受各界敬重的前政務司長陳方安生表示:「你看到『一國兩制』終究告終,而若當前惡化的速度持續,很快將變成『一國一制』。」事實上,許多港人對於特首選舉皆淡漠以對,「舉辦選舉有何意義?中國已決定了整件事。」( [1]) 由此看來,香港的民主前途堪慮,甚而黯淡無光,值得台灣人引以為戒,並持續關注其後續發展與變化。

本次特首選舉是香港第五屆行政長官(特首)選舉,也是香港在經歷2014年「雨傘革命」後的首次特首選舉,令人失望的結果是港府前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在親北京的選舉委員會中,一舉獲得777票脫穎而出(還高於現任特首梁振英的689票,罕見首位以「負」民望當選者),擊敗先前呼聲最高而僅得到365票的前財政司司長曾俊華以及21票的前法官胡國興,成為香港有史以來的首位女特首。這種離譜現象是「民調落後一半,得票卻多一倍,也高於現任特首梁振英」,應該可說是「間接選舉萬歲,真有民意者無法逆轉勝,『北京傀儡』大勝利。香港的民主死了,香港人過去信任中國共產黨的『一國兩制』徹底破滅,已經真正走向『一制 ()』」。因此,讓筆者深感香港民主前途是悲觀、黯淡的,連台灣都必須要加油,因為中國黨一日不滅,國共裡應外合,持續在台灣島內製造矛盾而衍生問題,我們必須要努力守護台灣現有的民主,維持台灣的主體性。

林鄭月娥,筆者側面觀察除了個人的人格特質上不擅長溝通與協調,加上其家人也都是長年旅居英國而不住在香港,此點當會讓香港人詬病與指責。她也是在香港主權轉移後,首位聲望低於對手而能夠當選的特首。因此,未來泛民派議員恐將不會在施政上對她客氣,相信只會對抗到底、絕不輕易鬆手。同時,林鄭聲望在選舉過程中一度落後主要對手曾俊華兩到三成,她是在北京政府大力支持下才當選,憑靠外力的干預、運作下,勝之不武,不是真正香港人民意的體現,這將會使其日後施政遭遇極大困難。由於此選舉結果與多數主流民意脫節,且並非一人一票的普選,香港人根本無從置喙,不滿的怨氣只能藉由各種方式表達。選舉結果於當日下午約一點出爐後,泛民派政黨「人民力量」就有卅多名成員前往中國在香港的代表機構「中聯辦」示威。現場民眾高呼「欽點林鄭」、「罪魁特首」、「撕裂香港」、「與民為敵」等口號 ( [2]),似乎我們幾可預見日後香港政局不容易安定,出現紛擾與抗爭將是必然的結果。

參考資料:
[1] 魏國金,2017。港今選特首 林鄭月娥可望勝出,自由時報: 326日。
[2] 茅毅,2017。反新特首 排山倒海,自由時報:327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