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15日 星期四

華獨的外交困境,不要牽扯到台獨頭上

華獨的外交困境,不要牽扯到台獨頭上

自由台灣黨政策部主任 溫朗東

巴拿馬與中華民國斷交事件,重新提醒了我們「華獨路線」的必然困境。

在華獨的認知裡,只要本土政黨執政,台灣就是中華民國,差的只有國名而已。事實上,從聯合國的視角來看,不管中華民國怎麼改名,它還是2758號決議文的「流亡中國政府」。改名字,改不了實質。唯有住民自決,建立新的國家,才是擺脫困境的根本之道。

在流亡政府殖民體制還在台灣的一天,ROC這部中國憲法就會限縮台灣的國際發展。許多華獨支持者會說:「就算建國成功,台灣還是會受到中國打壓。」這是事實,但差別在於,我們先掙脫了ROC的體制牢籠,才有機會避開2758決議文的一中原則,才有機會跟其他國家建立正式邦交。

華獨路線的主要功能,是緩和漸進的落實本土化,它比較保守,比較慢,缺點也在這個「慢」字上--世界局勢是不斷變動的,在你慢慢在中華民國的掩護下推動本土化、打倒中國國民黨的時候,中國共產黨也在軟硬兼施,動搖台灣人的意志,塑造統一的有利條件。

慢,可以減少內部的阻力,但也會增加外部阻力的成長。快,不是說毫無準備的馬上實施,而是有「明確的建國時程」並確切執行。這是掌握政權的民進黨刻意迴避的。

在中華民國流亡政府體制之下,不管是民進黨還是中國黨上台,要增加邦交國都是困難重重。馬英九執政時,邦交國增加了幾個?零,一個也沒增加,還與甘比亞斷交。即使親中如馬英九,中國也不會給與「中華民國--偽中國」任何空間。

只要還在中華民國體制之下,不管是中國黨還是民進黨,在「正式外交」上,都只能努力掙扎,把焦點轉移到「非正式外交」上。

事實上,台灣最重要的,還是與美國及日本兩大強權的非正式外交關係。


比起華獨的民進黨,中國黨及統派勢力當然更為可惡。但民進黨應該要能勇敢承認,目前沒有建國的規劃。讓華獨的外交困境歸華獨,不要牽扯到台獨頭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