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1日 星期四

美國外交與國防政策背景下今日台灣之國際地位

美國外交與國防政策背景下今日台灣之國際地位

阿湯哥 (曾留美研習財經多年 自由台灣黨終身志工)

自從川普於今年初上台後,美中台三方的國際關係上發展似乎有了新的變化。由日前的幾篇報導,例如:前美太平洋司令齊聚 揭台海危機決策內幕 ([1]) 與美學者:美會防止中國對台動武 ([2]) 觀之,這些訊息知悉美國的想法與心態,未來對於台灣在政策出現了若干的變化,故筆者認為小英政府實有必要審慎應對,當和馬英九時期有很大的出入,以「國家安全至上,和中國關係僵局的突破,並和美國關係的友好與維護」之務實做法,作為基本上的因應對策。

值此台海兩岸關係低盪之際,前美軍太平洋司令 (分別為普理赫 (J. Prueher1996-99)、布萊爾 (D. Blair1999-2002)、吉亭 (T. Keating2007-09) 以及洛克利爾 (S. Locklear2012-15),後述者為任職時期) 等四位將領齊聚一堂出席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 (NCUSCR) 領袖講座 (Leaders Speak),於今年523日在紐約智庫講座揭露1996年台海危機,美方是基於5大考量因而做出的決策內幕,同時強調美國支持台灣,並非無條件的開空白支票。普理赫,當時任職太平洋司令期間,曾處理1996年的台海危機,也經歷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他後來在1999年到2001年出任美駐中國大使。由此得知,普理赫和亞太地區淵源甚深,和中國的接觸機會也多。在1995年,美國曾允許前總統李登輝訪問母校康乃爾大學,就令中國大陸勃然大怒;中國隨後進行飛彈演習,美國當時也未有任何的反應,讓中共誤認此種行徑無問題。隨後,於19963月台灣總統大選前,中國聲明將再發射12枚飛彈,對準包括台北與高雄等。普理赫提及當時擬定的戰略思維,包括5大影響層面:首先是讓中國大陸瞭解,飛彈演習不符合大陸、台灣、區域及美國的利益 (按:美國期望中台雙邊以「和平、理性」對話的方式,解決可能的紛爭,以減少對其為不必要的麻煩);其次要台灣認知美國的支持,並不是「背書(endorsement)」或者開立空白支票 (blank check),不是給予通行證,做任何想做的事 (按:美國不是萬靈丹,即使他們支持台灣還是有對價關係的,台灣未來必須付出成本,例如:增加軍購金額或開放市場(如美豬同意進口));而美國也可據此讓外界瞭解美方的做法,符合「台灣關係法」要旨 (按:美國雖和中國有正式邦交,對台灣也不是完全的不理不睬)。再來是告訴區域內亞洲盟友,美國是可以信賴的夥伴,會忠實履行其承諾 (按:美國向來玩弄「兩面手法」,以「美國優先、利益至上」擺在最前面,這是我們需要留意、當心的可怕口號);最後,考量1996年已經是天安門事件後第七年,中國漸次發展,美不想讓中方覺得反應過度激烈,破壞彼此關係 (按:美國有點兒高估中國的善意,唯當時中國國力與經濟層面等尚不及於現在,所以才有這種樂觀的評估或想法)。因此,綜合前述的因素得知:個人認為美國是老狐狸,不是大善人,在國際社會上精準於「拿或者給 (take or give)」的藝術,對於台灣的支持,不是「無條件的 (unconditional) 或絕對的 (absolute)([1])

美國哈佛大學國際安全計畫主席Steven E. Miller,於今年523日表示,川普雖在競選期間多次提及「美國優先」政策,在當前美國面對中國崛起、亞洲複雜情勢下,也未必會改變數十年來的亞洲政策。但台灣必須自制,避免讓美國認為是製造問題者 (trouble maker),以防止中國對台灣發動武力攻擊。Miller在分析東亞局勢時表示:中國的角色正在改變中,因為不僅在經濟上快速成長,軍事費用在過去幾年也不斷增加,對美國的軍事威脅正提高中,他認為美國必須從現在開始防患未然,以避免中國的力量在未來過度強大。談到台灣問題時,美國政府對於維持東亞現狀,繼續在東亞地區扮演領導角色沒有改變;美國對台灣政策有延續性,而且強化美國在東亞的防禦能力是一個長期性計畫,「只要台灣不製造問題,美國還是會避免中國對台發動武力攻擊。」([2])

台灣的未來發展,和美、日的關聯性有著相當重大的關係。以戰爭的觀點論之,以前比較強調戰略,今日則是以後勤與戰備掛帥。過去美國相對地很重視台灣的戰略,現在比較沒有比起以前重視,一則美國在現實上沒有必要為了台灣,因而公然向中方挑釁;二則是現在美國已經找到取代台灣的戰略地點--關島。美國憂心若中國艦隊將來發展出和美國類似和相同質量的航空母艦戰鬥時,屆時恐就無法管制中國。對日本來說,台灣是東北亞與東南亞之間必經的橋樑,也是日本原物料進口的要衝。台灣萬一不幸落入中國時,日本恐將受到中國的宰割。據此,日後若中共武力犯台,日與美必定站在同一陣線,以影響或制衡中國。以美國角度觀之,中國已經取代昔日的蘇聯,成為美國在亞太地區的首要對手,甚至是「假想敵」。因此,為防範未然起見,美國未來的亞太戰略必定採取對中國「軍事上圍堵、經濟上交往」、「既敵且友」之兩手策略,一則是在軍事與政治上,弱化中國對周邊國家的影響力;再則在經濟上擴大交往,藉以影響中國,試圖可能形成前蘇聯崩潰、裂解模式的「和平演變」情勢,以降低今日「中國崛起的威脅」。因此,為維護台灣的安全,個人認為台灣當局未來在戰略上必須致力於台海問題的「國際化」,台灣「絕不是兩岸同屬一中,而是太平洋上的台灣」,此涉及到台灣是不是主權獨立國家的層面。若在馬政府「一中」的架構下,台灣的主權歸屬於中國,中國以武力犯台時,當然屬於中國的內政問題,外國乃不得干涉。反之,若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時,中國貿然發動戰爭、攻打台灣時,就是國際法上所謂的「侵略行為」,嚴重違反聯合國憲章的精神,必將受到譴責,故屆時台海危機將成為國際性危機,國際上的干涉或介入就具有不可動搖的法理基礎。因此,台海問題若能國際化,對於台灣國家安全與主權獨立當具有關鍵性影響。

參考資料:
[1] 中央社,2017。前美太平洋司令齊聚 揭台海危機決策內幕,524

[2] 彭琬馨,2017。美學者:美會防止中國對台動武,自由時報,527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