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14日 星期四

西進四成賠錢 中國政經環境日益險峻 台商應及早因應

西進四成賠錢 中國政經環境日益險峻 台商應及早因應

阿湯哥 (曾留美主修財經多年 自由台灣黨終身志工)

日前 (911) 閱讀自由時報財經記者陳永吉、高嘉和與王孟倫等報導得知:台商「錢進中國降溫,年增僅2.93%,創下11年新低」、「台商西進呈現L型發展,近4成認虧」以及基於風險分散,「雞蛋本不該放在同一籃子」上。這些說法正就是呼應中國投資環境的日益險峻,政經條件趨於惡劣,如十九大召開在即,內部權鬥未歇,而經濟成長趨緩恐有「硬著陸」之嫌,因此中國大陸不再是台商的首選地區;甚至台商為了轉化風險與降低威脅,另尋出路以維生計,變得別無選擇的方式。

根據股市觀測站所提供的台股最新半年報觀察得知:台灣上市櫃公司累積前往中國投資金額至今年上半年截止高達新台幣21787.1億元,和去年同比僅年增2.93%,更創下近十一年來最低,此表示台商投資中國高峰期出現尾聲了。和馬英九執政時期相比,動輒年增率15%20%已不復存在,呈現大幅降低的趨勢。而且匯出匯回比首度超過兩成,較之過去幾乎「有去無回」僅為個位數字 (20082015的比率分別為3.21%1.19%5.67%6.95%6.86%5.32%3.99%以及2.06%),故目前上市櫃公司的「西進」正快速降溫中。在過去馬政府兩岸同屬一中的九二共識下,對台灣經濟潛在的可能禍害必定是相當深遠。台灣上市櫃公司錢進中國最高峰,出現在馬政府執政時期。根據統計得知:馬執政八年期間,上市櫃公司累積匯往中國投資的金額,從2008年上半年的6998.5億餘元,到2016年上半年截止暴增到近2.12兆元,激增1.4兆餘元,此金額是扁政府時期6,731億元的3.1倍之多,也占總累積金額的64%。另按照投審會統計,馬政府核准赴中投資金額高達804億美元 (約占我央行外匯存底超過18%),這是自1991年開放海外投資26年來累積金額1,700億美元的近半。所以,誰真正愛台灣,認真篤實做事或在積極西進、連結中國,意圖淘空台灣資金,施用「窮台」策略,已經是非常明顯不過的事實。至於近兩年來在小英執政後,台商西進中國似有明顯降溫的情況。上市櫃公司20162017上半年止累積匯往中國金額分別為21,167.7億元與21,787.7億元,僅年增為7.19%2.93%,正在逐漸降低中,而且匯出/匯回比分別為19.21%21.83%,不僅連續兩年創高,也是歷年來的最高。

馬政府執政時期,落實全面「親中、傾中」的賣台路線,除在即任後2008年鬆綁投資中國上限,2010年再放行素有「產業火車頭」的營建業前往中國投資,緊接著又放寬金融業西進中國,一直任由台灣的資金面在流失中。上市櫃公司今年上半年趨緩,資金匯往中國超過十億元的僅十家,和往年動輒二、三十家出現明顯減少;20142015年間投資中國的主力是在金融股,今年上半年僅匯出38億元,減少金額最為可觀。台灣金融股西進最大的業者是富邦金,目前已累積匯出四百多億元、國泰金近三百億元,以他們集團資產高達新台幣五、六兆元之多,仍在其資本適足率可控制或接受的範圍內。至於中信金、永豐金、元大金、合庫金、彰銀、華南金等金控或公營行庫,也都超過100億元;但今年上半年僅合庫金匯出26億元為較多些。至於台商匯回的金額,在上市公司中則以遠雄建設高達71億元為最多,此舉對該集團紓緩和北市府大巨蛋的資金缺口當助益良多。

根據統計顯示,台股上市公司今年上半年認列轉投資中國獲利達1,189億餘元,較去年同期的1,039億元,呈現逾10%的成長;但有將近四成是認列虧損者,其中鴻海、日月光、可成、統一、台積電、和碩、南亞、正新、裕日車及GIS-KY等十家大廠,今年上半年認列中國獲利高達607億元,為所有認列獲利金額占比逾五成之多,這表示台商投資中國已出現「L型」的發展趨勢,就是「大者恆大、且獲利集中化」的態勢相當明確,而多數台商或小廠已無獲利空間,恐陷入營運困境,甚至難以翻身。在台股中有近八成、約712家上市公司「錢」進中國,但今年上半年有269家帳上認列虧損,占比達38%,其中有33家是零認列(推估為清算或解散)。換言之,有逾四成台灣上市公司投資中國是賠錢的,表示中國經營環境日益趨於艱困則是不爭的事實。


台灣上市櫃公司在中國投資熱,目前快速降溫中。前台聯立委、財經法學者許忠信認為蔡政府在上台後,不像過去馬政府時代有ECFA、貨貿協議等在蠶食台灣產業的根基,積極鼓吹經濟傾中,加上目前中國當地的經營成本、風險攀升以及兩岸關係趨緩等因素,台灣企業態度自然從主動轉為謹慎,蓋「雞蛋本來就不該放在同個籃子,台商西進降溫是合理、也必要的措施。」他認為有兩項因素:首先,中國投資環境的丕變:台灣企業過去已經投資很多產業在中國,多數科技製造業者紛將生產基地西移到中國設廠,此間接帶動中國的經濟繁榮與就業機會;但中國投資環境已經改變中,從世界工廠要轉型為市場,不再提供廉價土地、勞動成本與租稅誘因,自然影響到台商企業的投資意願。其次,市場風險的分散:由於兩岸關係目前大幅降溫中,加上政府推動「新南向政策」,希望能適度分散市場的風險,這也會讓上市櫃公司重新評估,是否還要繼續加碼投資中國市場。台灣上市櫃公司過去在中國獲利,將其盈餘實際匯回台灣的比例很低,故小股東們無法受惠;況且台灣企業到中國設廠投資,就業機會並沒有留在國內,此造成國民所得毛額或有增加的表相。最後,建議蔡政府應該設法鼓勵或吸引台商在國內投資。當前國內投資低迷,即使台商從西進中國轉為新南向的東南亞、南亞等國家,對於台灣的就業與所得方面不會有太多的幫助,整體的薪資水準也無法改善。因此希望蔡政府能夠提出更多誘因與政策,鼓勵企業回流並且多投資台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