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9日 星期四

台灣戰略地位vs.緩衝地帶


台灣戰略地位vs.緩衝地帶

黃清雄

台灣近40年來國立台灣大學考古學系師生的努力探索史前文化遺址研究之豐碩成果,證實距今5000年前至2000年前,台灣成為南海盆地周邊國家的泰斗。卑南王朝應運而起,玉質工具及飾品的產製銷,皆由卑南族掌控,澎湖列島上遺址出土物最早年代可追溯至5000年前。澎湖離台本島較近,發揮地緣經濟效果。當地橄欖石玄武岩工具成為卑南王朝的第二大宗產品,造就台灣海國的興盛。

西元一世紀,銅器和鐵器成為人類新武器的材料,台灣也趕上這波金屬文明,但其重地「十三行金屬文化」在台灣北部淡水河口附近,業主可能是印度移民。因語言不同,及種族不同等因素,社會競爭激烈,在後山的卑南王朝難以與淡北強大的酋長國(Masibol)接近或謀合。1297年元軍攻台,雙方武器軍力差異懸殊,淡北金屬文化一夕之間消失。此後,卑南王朝漸疏遠金屬文明。在前山,大肚王只有守成,在清朝雍正初年被消滅。

台灣志士林爽文、戴潮春、邱逢甲等先後致力於台灣復國的大工程,建立新台灣國。卑南王朝在後山奇蹟式的延存5千年,直至1909年。

清朝始終視台灣為殖民地,1895年遭日本取代,1945年再由美國接手台灣,透過「台灣關係法」,確認台灣為其殖民地。由於台灣海國的台灣民族是南海諸群島主權的真主,經由卑南王朝的玉石文化加以證實。美國無法完全奪取台灣。21世紀是台灣獨立復國的時代,中國習帝的黷武政策必遭美俄英法德五國聯軍所擊敗並消滅。

台灣於二次大戰後至今成為緩衝國,這個角色即將結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